在中国古代配资股票一览表最新公告,外敌入侵往往引发中原居民的激烈抵抗。直至冲突降温,剩下的幸存者又面临难题,是否接纳征服者的风俗,包括也发饰、服装和饮食等。
其实,服饰和头发是古代民族交融史上的敏感点。如果乱用民族大义,就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,造成非常麻烦的不严谨。
民国初年的强制剪辫子
从明末清初的留发不留头,到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军人拦路要求剃头,再到民国政府从英国手里收回威海卫之后,威海卫治下留着辫子的百姓对民国政府剃头的恐惧。民众对发型自始至终都很敏感,服饰问题也是如此。
有人也许会觉得,汉民不愿意剃发易服,是因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所导致。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,否则不会发生明末的从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。同时,剃发易服政策还遭遇到山东的齐启国强烈反抗。至于当地百姓对大汉奸孙之獬的处置,更能看出他们对剃发易服的强烈抵触。这些行为背后,一定有民族情绪在起作用。
清朝灭亡后 威海卫是最后一个剪辫子的区域
然而,这种解释存有严重局限:
为什么民国取代大清王朝后,全国范围内的剪辫子带有强制性?
为什么从英国手里收回威海卫,当地的山东百姓也对剃发令流露出不解?
所以,剃发易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?
民国初年对剪辫子心存疑虑的百姓
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步来探讨:
首先是民间记忆的断层。满清统治的300年内,曾大量清洗民间对于清初暴力取代明朝的历史记忆。扬州十日记等书籍,一度在中国范围内成为禁书,处于不被讨论也无人知晓的状态。
这就导致群体性记忆切断,很多人可能直接误判,认为头顶蓄辫子是汉人自古演的传统。至于保留类似明朝衣冠礼制的朝鲜、越南等国使者,居然让北京市民感到好奇。对此,朝鲜使臣在笔记中非常不屑一顾,认为朱子理学在中原已经沦丧殆尽,只有本国才保留正统中国衣冠。
在清朝官方视角下 朝鲜与越南的衣冠等同蛮夷
此外,剃发易服引起反抗和争议的深刻原因,在不同服饰装束对应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模式。突如其来的模式切换,会让大多数普通人都感到害怕。
例如被奉为经典改革的胡服骑射。赵武灵王想以强力手段,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北方胡人的骑兵战术。随后要求军民改穿束紧袖口的上装,以裤子为代表的夏装,从而引发贵族强烈反感。
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就是一场自我剃发易服
后来的契丹人和女真人,也基于类似原理才选择剃头。因为在草原地带活动,蓄长发+束发的装扮不利于骑马征战。时间一长,过长的头发还容易滋生跳蚤,非常不利于健康。
客观来说,各类服饰和打扮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,更不存在所谓的高明或落后之分。但对文化程度更高、经济更发达的农耕区居民而言,短时间内将服饰和发型切换到游牧风格,势必会引发对生存模式变化的担忧。乃至触发文化自尊,进而引发激烈反抗。
契丹人的发型 无疑与农耕生活不相匹配
由此往下,我们就能推演出一个基本原理:任何生产生活方式变化,都会对旧有习俗造成破坏,进而涉及利益分配和阶层流动。
这一过程中,统治者通过制定新标准,可以提拔任用服标准化人才,顺便弹压那些旧既得利益者。放到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,恰好对应汉族士大夫地主,担心自己的利益被外来统治者给侵夺。
明末江南的抵抗运动 也有担心利益遭侵夺因素
在这里,我们继续以经典的胡服骑射为案例,看看成功背后的根本因素。毕竟,这是华夏历史上罕见的主动易服事迹。
至少到战国时代,军队战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兴废存亡。但引入新的战斗模式,意味着新的军事人才选拔机制,以及新的军功制贵族崛起。于是,服从这些新标准的军功贵族,从改革中脱颖而出。这种机制对传统士大夫构成巨大冲击,对于其他既有利益集团而言也一定不是好事。
胡服骑射改革 直接以新贵触动旧势力
最重要的一点,头发和服饰都最敏感也最明显的身体政治符号:
身体是由衣服遮蔽的,衣服的款式又是一个人的身份、地位和文明文化程度的直观体现。
头发位于顶部,必然是一个人身体中地位最高、最容易被人发现的部分。
因此,发型和服饰的变化,属于最容易测试结果政治服从度指标!历史上围绕着征服王朝,要求被征服民族、改变语言、改变服饰、改变发型的争执乃至抗争,本质上都算某种服从性测试,以及由服从性测试引发出来的一系列后果!
赵武灵王的结局 恰恰是玩弄服从性测试造成
回看先前提到的场景:为什么威海百姓对民国的要求表现出恐惧?
本质上是担心个人生活习惯遭粗暴干涉。无论华夷之变还是民族大义,都是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士大夫议题。对身处战乱的百姓而言,他们所担忧的是公权力会不会干预个人习俗,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存权和福利保障。这才是大多数人面对剃发易服的真实想法!
威海民众对剪辫子的担心 背后就是对民国当局的不信任
实际上,除明末清初的留头不留发外,类似的剃发易服早就在唐宋时期有过多次上演。从官方正史到民间笔记,以及中原使者前往异族统治区的日记、行程录,都清晰的反映出服饰变化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。
时至今日,类似原理依旧在各个层级发挥作用。至于被肆意宣泄的情绪本身,无不是在为对应的利益和生产链条打掩护......
(全文完)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